少林功夫:名扬天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作者:    来源:嵩山少林景区   发布时间:2020年10月19日09时44分

少林功夫

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,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,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,已有1500多年历史。

少林功夫的起源及演变

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,并因而得名。

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四九五年),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在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。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(公元五二七年),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,面壁九年,静坐修心,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。当年达摩终日静坐,不免筋骨疲倦,又加上在深山老林,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,在传经时,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,昏昏欲睡,精神不振。为了驱倦、防兽、健身、护寺,达摩等人仿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,编成健身活动的“活身法”传授僧人,此即为“少林拳”的雏形。

此外,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、棍、剑、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,后人称之为达摩铲、达摩杖、达摩剑,以后,他又吸取鸟、兽、虫、鱼飞翔、腾跃之姿,发展“活身法”,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。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、综合、充实、提高,逐步形成一套拳术,达百余种,武术上总称“少林拳”。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、觉远上人、李叟等人,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,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,将少林拳中的“罗汉十八手”发展为七十二手,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,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。

隋朝初年,由于朝廷的赏赐,少林寺拥有庞大的田产。隋朝末年战乱,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,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、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,形成武僧。武僧们同起而习之,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,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,对少林武术的发展、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,少林功夫得以快速发展。明朝近300年间,少林寺僧人至少有6次受朝廷征调,参与官方的战争行动,建立功勋,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。少林功夫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,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地位。

清朝严禁汉民习武。雍正十三年,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体系进行了整顿。少林寺僧人虽然坚持秘密练武,但少林功夫水平及影响衰落。民国期间,军阀混战,少林寺进一步衰落,少林功夫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,政府颁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寺院宗教生活恢复,少林功夫的价值重新被重视,少林寺年老僧人开始向年轻僧人传授少林功夫,少林功夫典籍征集、鉴定、整理、出版工作大规模展开,少林功夫得到复兴。

套路及特点

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各个流派中,历史悠久,门类最多,体系很大的一个门派。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,少林功夫套路有708套,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为552套,另外72绝技、擒拿、格斗、卸骨、点穴、气功等各类功法为156套。

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有以下套路:

拳术: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、小洪拳、大洪拳、、少林五拳、连环拳等。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、刚中有柔、朴实无华、利于实战,招招势势非打即防,没有花架子。在练习少林拳时,不受场地限制,有“拳打卧牛之地”之说,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“硬”字,攻防兼备,以攻击为主。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,只求技击的实用。

棍术: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、风火棍、齐眉棍等,对练棍术有排棍、穿梭棍、破棍十二路等。少林棍术讲究棍打一大片,一扫一劈全身着力。棍练起来呼呼生风,节奏生动,棍法密集,快速勇猛。它既能强身健体,又能克敌制胜,在历代抗敌御侮中,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。

枪术:少林派枪术有少林枪、五虎枪、夜战枪、提炉枪、等。对练枪术有枪对枪、对手枪、战枪、双刀对枪等。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:“身法秀如猫、扎枪如斗虎,枪扎一条线、枪出如射箭,收枪如捺虎、跳步如登山,压枪如按虎、挑枪如挑龙,两眼要高看、身法要自然,拦、拿、亢、点、崩、挑、拨,各种用法奥妙全。”

刀术: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、梅花刀、少林单刀、少林双刀等。对练刀术有刀对刀、二合双刀、对劈单刀、对劈大刀等。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、翻转劈扫、撩挂云刺、托架抹挑等,并有单刀看手、双刀看走、大刀看顶手,劈、撩、斩、刺似猛虎之说。

剑术: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、乾坤剑、连环剑等。对练剑术有二堂剑、五堂剑对刺、少林剑对刺等。少林剑术矫健、优美、豪放,自古至今流传深远。

其他兵器类:少林武术器械多种多样,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,近计不易胜数。除上述刀、枪、剑、棍以外,还有三股叉(南方又称大钯)、方便铲、套三环、峨嵋刺、月牙铲、以及盾牌、弩等。

气功: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,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“易筋经”、“小武功”、“站桩功”、“益寿阴阳法”、“混元一气功”等。

软硬功夫: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,有卸骨法、擒拿法、点穴秘法、短打手法、各种用药法、救治法等。

少林功夫的传承,是严格按照师徒制度进行的。这种师徒关系,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表现。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,由13世纪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。目前少林寺僧人传承仍基本遵守着十三世纪确立的传承谱系,已经传承至“素、德、行、永、延、恒”,已历经三十多代,近八百年历史。

2006年5月,少林功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